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钱颖一:我最近思考的五个问题

钱颖一 新少数派 2022-08-23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钱颖一

2003年第5辑《比较》辑刊所发表的钱颖一教授《政府与法治》一文,最近荣获第19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

钱颖一著《政府与法治》颁奖词

钱颖一著《政府与法治》一文,着眼于政府与法治关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好坏市场经济的制度根源,提出通过法治来构建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重要论断,并论述了有关政府与法治关系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较早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法治政府建设的文章,产生了比较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决定授予该论文第十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评奖委员会

2021年11月

获奖者钱颖一在发表获奖感言

▍获奖感言正文:

感谢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将我在近20年前发表的《政府与法治》评为第19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论文。它首发在《比较》 辑刊第一年的第五辑上,后来收录在我于2003年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并在2018年再版(中信出版集团)的《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一书中。

这篇获奖论文是我当时发表的一组文章中的最后一篇(它们也都收录在这本书中)。这组文章是有关改革中的五个关键关系:目标与过程、激励与约束、集权与分权、市场与政府、政府与法治,而政府与法治是这其中最深层次的一个关系。

今天的中国经济与20年前相比有两大不同: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走向高收入;二是科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五个关键关系在今天面临新的挑战,我借此机会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

一是关于目标与过程。改革的目标是改成“什么”,改革的过程是“如何”改。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改革的目标比过去更难取得共识。在低收入阶段,经济发展目标压倒其他目标容易成为共识。但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目标显然不是唯一目标。如果对目标都难达成共识,那么对过程的讨论就更难。

二是关于激励与约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信息获得、传播和处理的能力强、速度快、成本低。但是信息多和快并非总是好事,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会使得事先承诺变得不可信,从而扭曲激励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信息反而会好。比如过去我们实行过匿名存款,其逻辑是在存款者害怕财富不受保护的情况下,政府有意减少自己的信息可以使得保护财产的承诺变得可信。

三是关于集权和分权。由于数据多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下达的评价指标和基于这些指标的评比和排名就越来越多。但是有些活动容易被度量而另一些活动很难被度量,比如人的创造力、组织的软实力等等,所以集权就可能引发新的扭曲。分权的重要功用是形成竞争,人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选择是用脚投票,能够显示出真实偏好,比任何指标都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四是关于市场与政府。经济发展和大数据再次引发对市场与政府边界的争论。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大数据增强了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与市场也具有亲和力,同时经济发展也增加了人们对自主选择的需求。所以数字经济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会发生新变化。

五是关于政府与法治。互联网、大数据的使用缩短了判案时间,增加了程序透明度,提高了司法效率和公正。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使得个人隐私更难被保护,经济人的安全感有可能下降。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限制政府任意权力的法律制约,法治建设也会出现新问题。

目标与过程、激励与约束、集权与分权、市场与政府、政府与法治,有关改革的这五个关键关系是20多年前开始的思考。今天,在新的环境中,这些关键关系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深入思考。我想这也是评奖委员们的一个期待吧。

来源:比较



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

梁治平,是当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法学家之一,《论法治与德治》一书是作者积二十年之功而写就的作品。
法治,关涉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与命运。 

在本书中,梁治平先生以一种长时段的历史的眼光,试图回答以下一系列重要问题:

◎ 作为一个曾经被认为具有资产阶级属性的概念,“法治” 为什么会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成为重要政治议题? 

◎ “法治”议题的提出和强化,在当时和今天是为了应对什么挑战,解决什么问题?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法治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被层层限定和包裹起来的“法治”还可以恰当地名为“法治”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味着什么,是否可能,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可能的?

……

梁治平认为,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从某种外部立场出发,用外部世界的或教条主义的标准去衡量中国社会的变化;而是从中国现实出发,把中国的法治运动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观察和理解,由社会行动者自己提出的主张入手,通过梳理相关观念、思想、理论和实践的脉络,发现这些主张内在的理路,揭示其中隐藏的紧张,进而深化我们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及其政治和法律进程的理解。

本书为梁治平先生积二十年研究力作,把中国的法治运动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观察和理解。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钱颖一:批判性思维的真谛

张维迎:思想的力量一定比利剑更强大

张维迎: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张维迎:经济学家真正关心的是人类怎么能更好地合作

科学走过了头,自由将无容身之地

厘清自由市场的三个敌人,一部差点被书名耽误的经典

哈耶克绝版多年的集大成之作:为时代“立法”,为人类秩序“解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